摘要
透鏡是一種透射光學裝置,通過改變光的相位使光聚焦或散焦。與傳統透鏡不同,超透鏡的優點是能夠在非常薄的層中實現所需的相位變化,使用的結構尺寸在波長量級及以下,而不需要複雜和體積龐大的透鏡組。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展示了使用圓柱形介電奈米柱超構透鏡的設計過程。由於其奈米級結構和高折射率對比度,電磁場的全向量建模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初始配置,使用E. Bayata工作中的參數。
設計任務
模擬與設置:單平臺互通性
連接建模技術:超構透鏡
週期性微奈米結構可用的建模技術:
連接建模技術:自由空間傳播
自由空間傳播可用的建模技術:
連接建模技術:探測器
超構透鏡設計流程
為設計創建理想相位
柱直徑與相位值
柱分佈設計
根據所選擇的元胞類型所提供的光學函數和相位值,可以設計橫向分佈。在這一步中使用一個模組代碼,該模組代碼選擇合適的柱直徑來生成所需相位的橫向分佈。
柱分佈設計
在設計柱形分佈時,將超構透鏡的預期回應和與初始期望函數的偏差作為輸出:
設置超構透鏡
設置超構透鏡
生成的超結構
模擬工作流程步驟#1
為了對柱結構的功能進行建模,採用了傅立葉模態法(FMM,也稱為RCWA)。為此,使用帶有通用光柵元件的光柵專用光學裝置。與設計階段使用的方法相反,現在的結果相位包括鄰近不同柱的相互作用。
模擬工作流程步驟#2
在第二步中,使用存儲函數元件將實際結構計算的函數進一步傳播到通用光學設置中。
對比
匯出柱結構
為了匯出所設計的柱結構,通過模組支援GDSII和基於文本的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