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超長中繼距離傳輸一直是光纖通信所追求的目標。而光纖損耗、色散和非線性效應是其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光纖的色散使光信號的脈衝展寬,而光纖中還有一種非線性的特性,光纖的非線性特性在光的強度變化時使頻率發生變化,從而使傳播速度變化,這種特性會使光信號的脈衝產生壓縮效應。
非線性作用會部分抵消色散所帶來的脈衝展寬,當兩種效應達到平衡時,光脈衝在傳播過程中脈衝寬度不再發生變化,光脈衝就會像一個一個孤立的粒子那樣變成了理想的光脈衝,這種脈寬不再隨傳播過程變化的理想脈衝,稱為光孤子。
1. 模擬任務
本課程演示了在由SMF(單模光纖)組成的500km光鏈路上以10Gb/s傳輸的平均光孤子系統。
光孤子通信系統脈衝器進行編碼調製,通過光功率放大器(如EDFA)對傳輸過程中信號能力衰耗進行補償、並在光纖中進行傳輸,光纖中的非線性效應抵消色散的脈衝展寬,使光孤子信號在長距離光纖穩定傳輸。
2. 模擬步驟
圖1所示為光路圖。
圖1 光路佈局
圖2是用於實現10 Gb/s傳輸的全域參數。
圖2 全域參數設置
圖3為脈衝參數。
圖3 脈衝參數設置
我們設定:
比特速率 B= 10 Gb/s → TB = 100 ps.
序列長度 16 bits
脈衝波長 λ= 1300 nm
TFWHM = 20 ps —> To = 0.567 TFWHM =11.34 ps
輸入峰值功率 21.7 mW
圖4和圖5顯示了非線性色散光纖的參數。
圖4 非線性色散光纖的Main參數

圖5非線性色散光纖的Dispersion參數
我們將設定長度為50 km、損耗為0.4 dB/km的SMF。
注:不考慮群延遲和三階色散的影響。
在每條光纖之後,信號用EDFA進行放大。因此,LA=50 km。滿足條件LA<LD(見圖6)。
圖6非線性色散光纖的Nonlinearities參數
對於Kerr非線性係數γ=n2ω0/cAeff,非線性折射率n2=2.6×10-20[m2/W].
50 km SMF的線性損耗為20 dB,損耗用增益為20dB的理想EDFA進行週期性補償。
該SMF的光孤子峰值功率為5.8mW。平均光孤子的輸入功率為27.1mW。為了證明平均光孤子輸入功率的重要性,我們將考慮具有兩個不同輸入功率的500km SMF中的光孤子傳播:
——5.8 mW——光孤子峰值功率(功率不足)
——27.1mW——考慮週期性放大的光孤子峰值功率(平均光孤子)
對迴圈數量0、4、7和10進行掃描,用這些迴圈來表示SMF中的傳播距離0、200、350和500km。
3. 模擬結果
圖7顯示了脈衝的初始模式,以及在SMF中傳輸200、350和500km後的相同脈衝模式。每50km用EDFA進行週期性放大,27.1mW的光孤子峰值功率。
a)初始脈衝 b)SMF 200km處脈衝
c)SMF 350km處脈衝 d)SMF 500km處脈衝
圖7 平均光孤子脈衝
可以清楚地看到脈衝模式的良好保存。脈衝、光纖和放大參數對於平均光孤子是有效的。
圖8顯示了脈衝的初始模式,以及在SMF中傳輸200、350和500km後的相同脈衝模式,以及每50km用EDFA進行週期性放大,峰值功率為5.8 mW。
a)初始脈衝 b)SMF 200km處脈衝
c)SMF 350km處脈衝 d)SMF 500km處脈衝
圖8 功率不足的脈衝模式
由於使用了不適當的脈衝功率,圖案中的脈衝無法保持其形式。結果,脈衝變寬並且出現複雜的結構。
這節課演示了平均光孤子系統。它要求:
1.滿足絕熱條件LA<LD;
2.適當的脈衝峰值功率。
參考文獻:
[1] G.P. Agrawal, “Applications of Nonlinear Fiber Optics”, Academic Press, 2001.
[2] G.P. Agrawal,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2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7.
|